2025年,浙江遂昌,三仁鄉排前村水站一景。 章建輝 攝
“我們以前的生活用水基本都是山泉水,一到旱季就會缺水,到了雨季又是渾水,水量、水質也難以得到保障。如今,打開水龍頭就是量大且清澈的自來水,我們再也沒有用水煩惱了。”遂昌縣垵口鄉葛程村村民謝金財的感慨,道出了當地民眾的心聲。
建得好是基礎,管得好才是關鍵。為此,遂昌探索創新了以“建立一套機制、建強三支隊伍、賦能一個小時、強化四大舉措”為核心的“1314”縣域統管運行管護模式,推動城鄉供水同源、同網、同質、同監管、同服務。
據悉,在遂昌,水站專職統管隊員共有66人,負責農村供水的全過程運維管理,此外還有38人的技術人才隊伍,負責解決水站運行管理過程中的“疑難雜癥”;201人的村級協管隊伍,以自村人管自村事,共同保障優質水長流。
“我們每周至少進行一次實地巡檢,日常則通過手機APP進行實時監測,以便在發生異常后能夠迅速響應。”水站專職統管隊員張香平展示了手機上的工作記錄,只見里面的數據都與遂昌縣級數字化運行管理平臺相互貫通。
而走進遂昌縣智慧水務調度中心,一個集在線監測、智慧生產、風險管控等功能于一體的數字化運行管理平臺躍然于眼前。它宛如“最強大腦”實時監測著各個水站,瞬時流量、渾濁度、余氯值等數據清晰呈現,一目了然。
“我們平臺在原有預警研判、在線監測、問題處置等功能的基礎上,還基于DeepSeek大模型建立了智能助手‘水靈兒’,可以實現在線提問、輔助決策,后續隨著數據的不斷積累,平臺還會不斷學習進化,變得越來越‘聰明’。”管理人員介紹,水站運行一旦出現異常,平臺就會自動研判并立即報警。
此外,遂昌還不斷完善水費收繳和使用制度,加強水環境保護力度,鼓勵引導公眾為水站管護建言獻策,讓城鄉供水管理既有“力度”又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