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八一大橋引橋兩旁的一株株月季迎著明媚春光競相綻放,仿佛“空中花廊”,點綴了城市春色。劉力鑫 攝
近年來,南昌把月季花當作打造精品景觀的關鍵一環。每年2月至3月,在月季根系復蘇、枝條萌發的重要時段,綠化工作人員都會搶抓有利時機進行系統修剪整形,并密切關注天氣與土壤情況,靈活調整澆水量與頻次,為月季花健康生長筑牢防線。
經過多年精心養護,“八一橋空中花廊”已成為南昌別具特色的城市地標。此外,南昌還打造了濱江月季園、南昌西站月季墻等多個“鮮花地標”,它們不僅是南昌街頭的一道亮麗風景,更是城市生態建設成果的生動體現,是南昌城市形象的都市新名片。
文旅融合升級 花海催生旅游新體驗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3月,江西篁嶺第八屆花朝節開幕,活動融合傳統民俗與花海美景,為萬余名游客奉上了一場唯美浪漫的春日國風盛宴。
十三名身著漢服的“花神”手持花枝登場,沿古村天街巡游祈福;身著古裝“賣花郎”肩挑花擔沿街叫賣,與游客趣味互動;數位漢服舞者在花海中起舞,展現了春耕舞的獨特魅力。活動現場還設置了“花田集市”,準備了特色手工藝品、風味美食、非遺漆扇等互動工坊;花田游步道上還精心布置了十幾個打卡點,讓游客在花海拍照更“出片”。
據了解,篁嶺花朝節自2018年舉辦以來,目前已成功舉辦七屆,成為深受全國游客歡迎的重要賞花節慶活動之一,每年吸引數萬名游客前來篁嶺踏青賞花。
無獨有偶,在江西省樟樹市永泰鎮,當地以彩色油菜花為媒,進一步助力農文旅融合新發展。3000畝彩色油菜花隨風涌動,從高空俯瞰,七彩的油菜花與鄉村民居構成了一幅田園畫卷,吸引著八方游客前來踏青賞花。
“每年春季,我們的賞花游覽路線都非常受歡迎,帶動了當地優質米粉、板鴨、藠頭等土特產品的銷售。”永泰鎮鎮長蔣恒亭說,隨著“賞花經濟”的興起,周邊民宿營業額大幅增長,文旅產業真正實現了“顏值變現”。
鄉村振興蝶變 花香引客激活新動能
在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龍華鎮臘樹村三角梅基地,一座座溫室大棚整齊排列,磚紅、乳白、橙黃……各色紛繁的三角梅爭相開放,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近年來,龍華鎮大力發展以三角梅為主的庭院特色種植,通過發展賞花經濟,盤活村內閑置庭院,向鄉村旅游方向拓展延伸。“村中三角梅的花卉幼苗由基地提供,花期時以6元收購,幫助村民致富。”三角梅基地負責人盧圣明介紹,目前,基地三角梅種植面積已達220畝,帶動了村中65戶次村民就業,人均年增收2萬余元。
走進廣豐區大南鎮辰耀中華木繡球博覽園,木繡球正值盛開期。幾十萬株繡球花如雪似云,簇擁成片,形成“純白花海”,游客們徜徉其中賞花打卡,好不自在。據博覽園負責人陳超介紹,博覽園培育中華木繡球近70萬株,基地一年四季都會有花開時的浪漫。
繡球花的盛放也讓越來越多村民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周邊1200余戶村民因此受益。“以前村里人都是在外面打零工,現在到家門口的博覽園就能找到工作。大片的木繡球不但讓鄉村風景更美了,還讓我們的荷包鼓起來了。”大南鎮村民馬衛泉說,現在他年均增收近5萬元。
從文旅盛宴到田間花海,江西“賞花經濟”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破圈之路。當花香融入生活,當美麗轉化為生產力,這場以“花”為媒的產業變革,正從“剎那芳華”走向“四季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