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青云學子計劃”啟動 助青年學子緩解經濟壓力
中新網上海4月29日電 (記者 陳靜)在建校120周年來臨之際,復旦大學經濟系1977級杰出校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副總裁朱民在復旦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發起設立“復旦大學朱桂農張伯欽—青云學子基金”,專項支持復旦大學“青云學子計劃”。
29日,“青云學子計劃”啟動,首批經過申報評選出來的51名“青云學子”亮相。據悉,“青云學子計劃”由朱民校友發起,旨在幫助復旦學子緩解經濟壓力,突破發展瓶頸,提升學習能力、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拓寬國際視野,增強社會責任。他以父親朱桂農、母親張伯欽姓名冠名,將個人積蓄、講課費、稿費等收入1000萬元悉數捐給母校,作為項目的首批啟動資金。
據悉,朱民將入選學生稱為“青云學子”。“青云”二字,是對復旦大學年輕一代不墜青云之志,走向中國、走向世界、走向成長、走向未來的期許。目前“青云學子”項目涵蓋獎助學金、學術交流、生涯發展三大板塊,全方位助力青年學子成長。他的這份善舉,將幫助青年學子卸下經濟負擔,輕裝上陣,點燃學子心中的火種,讓他們敢于仰望星空、勇敢逐夢。
朱民還聯絡科技、金融、媒體、學界等領域的杰出校友及行業翹楚,傾力打造“百人師友團”。朱民說:“我對母校的感情永遠在,我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感激永遠在。我愿意用非常有限的能力,做一些小事來幫助復旦大學學子。”
據悉,走進復旦大學前,朱民當了十年的裝卸工人。1977年參加高考,他以數學滿分、英語高分被復旦大學經濟系錄取。當時朱民已25歲。“我是67屆的初中生,沒有讀過高中,我是帶著初二的學歷,帶著10年社會掙扎的經歷的復雜心情走進復旦大學的。”他說。
在本科畢業之際,朱民原工作單位想讓他回去,到政府部門參與實際改革對畢業生來說很有吸引力。當時,張薰華老師認為國家培養經濟人才是當務之急,需以國家大局為重。被老師的話觸動,朱民留校任教,成為改革開放后復旦大學經濟系首批青年教師。
在復旦大學的培養下,朱民參與上海市經濟研究中心的實踐,籌建復旦大學經濟研究中心,嘗試將學術研究與城市改革需求結合。此后,他赴美深造并任職于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他希望家境困難的學子在進入復旦大學后,能走向一個新的世界;希望通過項目為學子提供幫助,讓年輕一代,不斷從這里走向中國、走向世界、走向成長、走向未來,共同努力把母校建設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