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電力一線的徐仙華。受訪者 供圖
隨著時代的發展,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積極打造清潔高效煤電機組,進一步優化煤電技術指標正成為大勢所趨。圍繞機組經濟性這一指標,徐仙華針對浙能樂電1號機組低負荷運行時,凝結水泵耗電高這一問題,帶領團隊重新設計控制邏輯,通過優化控制策略,調節參數,實現了零投入,每年可節省電費幾十萬元,這一課題還榮獲浙江省QC(質量管理)成果一等獎。據了解,此次改造成果被廣泛應用于浙能其他電廠,對優化設備運行、深化節能降耗工作起到了推動作用。
深耕沃土育桃李 善做匠心傳承領路人
4月28日,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徐仙華作為全國勞模接受表彰。
“電力行業技術更新快,不學習就會被淘汰。有人問我苦不苦?說實話,當你把工作當成事業,就不會覺得苦了。”回望自己近30年的從業生涯,徐仙華如是感嘆。
自1998年畢業參加工作以來,徐仙華一直深耕儀控專業領域。進電廠后,徐仙華從最基礎的活兒做起:校表、整理工具、彎儀表管,在培養不怕苦、肯吃苦的工作作風的同時,也養成了“三勤”習慣:勤學多問、勤跑現場、勤做筆記。
2007年,他調入浙能樂電,見證了浙能樂電6臺機組從建設到投運的全過程。這也為徐仙華提供了扎實的實踐基礎和多元的提升平臺,他先后榮獲浙江省國資委第一批省屬企業“五個一”人才工程杰出技能標兵、浙江工匠、浙江省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作為企業工匠隊伍的領軍人物,2011年至今,徐仙華已帶徒11名,多名徒弟獲得省部屬“名師高徒”“浙江青年工匠”稱號。
據了解,浙能集團積極優化勞模工匠工作室平臺建設,并以此為重要抓手扎實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培育打造高素質勞動者隊伍,為推動人才培育孵化、創新成果落地提供了重要支撐。2021年“徐仙華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成立后,徐仙華探索出了一套“孵化站”培養模式,形成了專工儲備、班組長儲備、班組骨干三個層次的技能人才梯隊,同時創新了一套“15選10”自助點餐式技能培訓法。
針對電力行業各專業年輕技能骨干不同程度斷檔、各類人才儲備與企業高質量發展要求尚不匹配等突出問題,徐仙華創新構建了具有行業示范價值的“4+1”模式人才培育機制,助力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
徐仙華介紹,該培育模式以“15選10”技能培訓法、“三個層次”技能人才梯隊、多元化技能教育培訓、雙輪驅動技能比武大賽為四大平臺,加上創新攻關這一實踐行動,進一步推動人才培養工作規范化、可持續化。迄今為止,徐仙華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已培育出6名省級技術人才,工作室完成137項技術攻關項目,獲34項國家專利,13項省部級獎勵,每年創造經濟效益600萬元。
此外,徐仙華充分發揮技術優勢,依托浙能集團“勞模工匠助企行”活動為企業提供多方位、多領域的精準服務。2023年,浙能集團牽頭成立的省級“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聯盟”入選浙江省優秀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聯盟。作為浙能勞模工匠志愿服務隊的副隊長,徐仙華連續七年參加“勞模工匠助企行”活動,幫助企業解決了100多項技術難題,用一顆匠心守護萬家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