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三洪在觀賞自己雕刻的端硯作品。記者 蔡敏婕 攝

  中國文房四寶制硯藝術大師蔡三洪是土生土長的白石村人,祖上曾是當地四大制硯家族之一。蔡三洪介紹道,從選料、開料,制作毛坯、雕刻、打磨,配盒、上蠟等,端硯制作的每一道工序均由手工制作,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就拿打磨來說,這道工序需要極大的耐心與細致。”蔡三洪稱,打磨時,需先用粗砂紙初步打磨,再換用中粗砂紙細細雕琢,尤其要注意保護硯臺的線條。

  “一旦打磨失誤,使線條偏移,即便硯臺材質再好,也會前功盡棄。”制作端硯如同做人,要步步為營。這也是蔡三洪祖輩流傳的家風家訓。

蔡三洪在雕刻端硯。劉馨齡 攝

  武夫寶劍,文人寶硯。宋朝詩人張九成曾賦詩贊:“端溪古硯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端石中的佳品,長年浸于水中,溫潤如玉。

  一塊好墨,如果沒有上乘的硯臺,是研磨不出均勻的墨色的。“好的端硯研出的墨汁如油般潤澤,書寫流暢,且能長久保存字跡顏色。”在蔡三洪看來,坑口、石品是端硯重要的衡量標準。老坑、麻子坑、坑仔巖等是端硯的優質坑口,其中老坑是較好的石料產地之一。老坑硯臺若帶有“魚腦凍”“天青”“蕉葉白”等花紋的石品,更是價值非凡。

  制硯工匠們往往依據這些石紋形狀,巧妙地利用這些石紋因才施藝,提升端硯的藝術觀賞價值。在歷史的長河中,端硯的雕刻風格不斷演變。現代端硯,在傳承傳統的松、梅、龍等題材的基礎上,雕刻內容可融合更多時代創新元素。“簡單的硯臺可能幾天就能完成,復雜的甚至一個月都難以雕琢而出。”蔡三洪說。

  蔡氏族人從宋代開始制硯,漸以“蔡家龍”和“塔香云”雕刻技法作為家族安身立命的根本。“我們的龍雕非常生動,深淺浮雕講究線條細膩流暢,當年有許多人想模仿‘蔡家龍’的雕刻方法,但是都做不到位;而‘塔香云’要求嚴謹,云層遞增如一座塔,不能歪。”蔡三洪說。

  受中華文化影響較深的國家和地區,對高品質端硯的需求很大。過去,日本等市場對端硯的需求旺盛,當時海外部分人習慣自帶毛筆、硯臺和墨條寫字作畫。“20世紀80年代,一塊優質的老坑硯臺甚至能在日本市場可以賣到數千美元。在當時的廣交會,日本采購商看到端硯有售,開價即買。”蔡三洪稱。

  蔡三洪與端硯相伴近50年,在這個過程中,他不斷追求進步,“一方硯臺要比一方做得更好”,這種追求完美的沖動,成為他不斷前行的動力,也讓他在端硯制作領域深耕至今。

  傳統的制硯工藝在一代代手藝人的堅守中也在不斷創新發展。1985年出生的肇慶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程振業創新發展出一套將端硯和漆藝融合的端硯著色技術,將端硯文化融入現代生活,推出了豐富多樣的文創產品。

程振業創新白端石文創產品。記者 蔡敏婕 攝

  “這些文創產品不僅具有觀賞性,還兼具文化科普功能,如在盲盒中加入貝殼元素,向消費者普及端硯石由海洋沉積形成的地理知識。”程振業稱,未來計劃將硯石制成飾品、小物件出口海外,借助海外文物字畫宣傳端硯文化,讓更多人了解端硯的魅力。

  在制作工藝上,程振業既保留了傳統手工制作的精髓,同時也借助科技力量,利用 AI和軟件輔助構圖,提高設計效率。他的創新嘗試也帶來了積極的成果,其創立的品牌,率先用硯石制作飾品,引發行業好評。

  “其實傳統行業需要大膽地去設計和創新,需要年輕的血液更新,我相信未來端硯產業發展會越來越好。”程振業說。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www.luwanhua.cn)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包头电视台| 大尺度激情视频| 高达w| 危险诱惑| 老外毛片| 一年级数学应用题| 失魂家族| 凌晨晚餐| 电影《遗产》韩国丧尸| 袁波| 马维| 无耻之徒阿曼达| 来生缘吉他谱c调| 姜洋| 拔萝卜电影| 浙江卫视节目表(全部)| 淡蓝色的雨简谱| 火与剑| 布拉芙大尺度未删减版| 市川美织| 山口小夜子| 浙江地图全图高清版大图| 脸庞村庄| 女孩们电影| 无内裤全透明走秀视频| 100张照片| 疯狂72小时演员表| 5.25心理健康日主题班会ppt| 心动电影| 749局演员表| 蛇蝎美人第四季| 啊嗯啊| 重回蓝色珊瑚礁| 李乃文朱媛媛电视剧| 视频爱爱| 马子俊| 邓稼先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教案| 弯刀| 天津电视台节目表| 爱情与灵药 电影| 蛇魔女大闹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