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浙江寧波一處寵物友好場所。(資料圖)張斌 攝
從社區到商場,從公共交通到旅游景點,社會對寵物的接納度不斷提高。據了解,這些變化,得益于安全衛生配套的完善。
在安全保障方面,浙江多地在寵物活動場所配備牽引繩、嘴套等防護工具租賃服務,并制定相關行為規范;應用寵物芯片、電子圍欄等技術,在寵物走失或失控時快速響應。在衛生管理方面,多地寵物友好場所設置專用糞便收集裝置,安排專人定時消殺;部分餐廳還為寵物開設獨立就餐區。
此外,養寵群體自覺踐行文明養寵理念,也為寵物友好環境建設提供支撐。
今年4月,中國鐵路部門宣布在京滬高鐵部分車次試點“隔離運輸、人寵分開、專人看護”的高鐵寵物托運服務。鐵路12306同步推出“寵物托運”功能,旅客提前2天及以上線上預約。預約成功后可同車托運1只家庭馴養且健康狀況良好、單只體重不超過15公斤、肩高不超過40厘米的貓、犬類寵物。
一位體驗了高鐵寵物托運服務的養寵人士在社交平臺上表示,之前每次放假出行,最舍不得的都是自己的小狗,只能寄養在寵物店里,“但是今年不同了,寵物可以帶上高鐵和我們一起出行”。
業內人士表示,“寵物友好”不僅體現了城市的包容性和人情味,也為傳統商業注入新活力。隨著養寵群體不斷壯大,將有更多與寵物經濟有關的新消費場景出現。不過,在發展“它經濟”、推進寵物友好的同時,也需注重文明養寵,實現人與寵物和諧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