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奇楨在茶室內泡茶。吳敏 攝

  “瓷器與茶葉本無邊界,兩岸技藝交流能讓文化活水長流。”陳奇楨的愿景,正是兩岸文化交流合作的縮影。

  玉山縣的臺商陳冠佃則用20年時間印證了大陸市場的潛力。2008年,他在贛浙交界的玉山縣創辦雨鞋制造企業,通過自主設計、環保用料和精細化管理,產品暢銷長三角。“大陸擁有龐大的市場,始終是充滿機遇的沃土。”陳冠佃的“生意經”道出了許多臺商的心聲。

  為助力贛臺青年在江西就業,2025兩岸(廬山)青年交流發展大會上還將發布300余個就業崗位,既有會計、產品經理等傳統崗位,也有人工智能專家、算法開發工程師等新興產業崗位。

  舌尖上的融合 山水間的歸屬

  對臺青而言,融入江西不僅在于事業扎根,更在于生活的點滴浸潤。在九江定居13年的蘇俊任,從“怕辣”到下廚做麻辣小龍蝦,從游客變為“新九江人”,他坦言:“這里山好水好風景好,已是我的第二故鄉。”

  2020年,孩子重病期間,九江市臺辦的全力協助讓他深感溫暖。此后,他積極參與獻血和社區志愿活動,累計獻血6400毫升,用行動回饋社會。“未來會繼續從事環保行業,守護江西的青山綠水。”蘇俊任說。

蘇俊任(左一)在九江市潯陽區龍山社區做志愿活動。巫發陽 攝

  飲食文化也成為臺青聯結兩岸的獨特紐帶。南昌職業大學臺籍教師王藝蓁對瓦罐湯、白糖糕贊不絕口,常將江西美食分享給臺灣友人;臺生陳佳瑜則在南昌米粉中品出了“兩岸情緣”:“新竹米粉和南昌米粉口感相似,鮮嫩爽滑的南昌米粉喚起了我記憶中的味道。”而臺青劉哲亞雖調侃“江西菜太辣”,卻對南昌炒粉和皮蛋肉餅湯情有獨鐘,節假日攜家人自駕游遍江西美景,深度感受贛鄱魅力。

  山水人文的浸潤,更讓臺青們找到心靈的歸屬。俞佳偉童年時隨阿嬤(外祖母)在五府山摸魚捉蟲,成年后重返上饒從事文旅工作,他拍攝的山水視頻在兩岸社交媒體引發共鳴:“臺灣年輕人通過小紅書、嗶哩嗶哩等APP了解大陸,他們愛看大陸的旅游、美食視頻,也會玩大陸的網絡流行梗。”在他看來,文旅融合是兩岸合作的重要紐帶,希望兩岸之間找到文化和旅游之間的契合點。

  以專業筑夢 以文化搭橋

  在江西高校,臺生正以專業所學架起兩岸理解的橋梁。南昌大學臺生陳佳瑜主修廣播電視學,她以紅色旅游創意作品獲得諸多獎項,并計劃用新媒體語言向臺灣同齡人推介江西:“我想用年輕人的語言,讓更多臺灣同齡人看見真實的江西。”

  而在萍鄉市衛生學校,護理專業學生陳鈺涵堅持每月向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捐款,救助重癥患兒。這位贛臺“小候鳥”的青春,因公益而更加絢爛。

  職場中的臺青亦以跨文化視角推動交流。江西裕民銀行支付組主管劉哲亞,憑借十年大陸工作經驗,主動擔任南昌市臺協青年委員會秘書長,幫助新來臺青適應生活。

正在工作的劉哲亞。熊錦陽 攝

  “我在大陸已經工作生活10年了,所以我想把我的一些經驗分享給更多臺青,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困惑。”劉哲亞十分希望自己能成為兩岸青年的交流橋梁,讓兩岸青年增進對彼此的了解,攜手同心,一起追尋更美好的未來。

  從創業者的拼搏、求學者的探索,到普通人的煙火日常,臺青在江西的故事,是兩岸融合發展的生動注腳。他們以創新精神賦能產業升級,以文化共鳴促進心靈相通,以公益行動傳遞善意溫暖。

  正如臺青俞佳偉所言:“身份認同是錨點,也是多年來游歷四方的帆。”當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在江西找到事業機遇、生活歸屬與文化認同,兩岸同胞的情感紐帶也愈發緊密。山海雖遠,難阻同心;此心安處,皆是吾鄉。(完)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www.luwanhua.cn)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民日报评墨茶| 手机抖音网页版入口| 血型父母和孩子血型表| 维尼琼斯| 左左木明希| 影视剧分娩片段合集| 新闻女郎| 郑楚一| 熊出没在线播放| 海灯法师电视剧| 你知道我在等你吗吉他谱| 张艺宣| 大学生职业规划ppt成品| 那些女人演员表全部名单| 都市频道在线直播| 大海歌词 张雨生| 电影吻隐者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 《身边有特点的人》作文| 风云太白山电影| 抗战电视剧大全免费| 台湾早期经典怀旧内衣模特走秀 | 经典常谈阅读笔记| 黄网站在线免费| 肖传国| 难兄难弟电视剧| 真的爱你中文谐音歌词| 富贵黄金屋国语| 93夜之女| 美腿丝袜高跟三级视频| 欧洲18一19gay同志| 乔军| 潜伏电视剧全集30集免费观看| 坏种2| 树屋上的童真| 演员李恩| 南方车站的聚会| 威利| 黑太阳731电影| 孙启皓| 美足av电影欧美日韩| 尹雪喜演的电影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