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勇剛老師檢查學生課堂作業。 孫路 攝
初到甘旗卡二中時,淳樸的師生、學校給予的生活便利,讓趙勇剛感覺很暖心。但作為高一年級的數學教師,當他看到學生們的月考成績時,忍不住擔憂起來。“孩子們的基礎太薄弱了,我得做點什么。”
趙勇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嘗試分層教學,他把教材重新梳理,給不同基礎的學生量身定制學習內容。
晚自習時,別的老師都下班了,他還留在學校,守著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耐心講解知識點。經過一年的努力,他帶的班級數學平均分提高了20多分。
“那些復雜的公式和定理,經趙老師一講,變得特別生動,學起來輕松多了,我也越來越喜歡數學。”在學生周麗凝眼中,趙勇剛的課堂充滿樂趣。
按照規定,趙勇剛支教一年期滿就能回去,但他卻主動申請留下。“高一期末考試,看到孩子們成績提高了那么多,他們求我再教一年,我實在難以拒絕。”
就這樣,趙勇剛留了下來。到高二時,校領導找到他,希望他能把這屆學生帶到畢業,他想都沒想就答應了。“這幾年看著孩子們一點點進步,我特別欣慰,學生康文軒2024年高考數學考了104分,文科數學第一,我很為他驕傲。”
除了教學,趙勇剛還特別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體育特長生李慶訓練時意外受傷,醫生說他不能再進行高強度運動了。那段時間,趙勇剛把體育訓練和數學教學結合起來,把函數圖像比作跳高弧線,把習題量換算成“知識卡路里”,給李慶制定了一份特殊的“訓練表”。
“每天完成30個重點題型,就當是做知識深蹲;周末做套卷模擬,就像耐力跑。”趙勇剛說,“我想讓他知道,人生就像跨欄,跌倒了換個姿勢還能跑。”
在趙勇剛的鼓勵下,李慶慢慢找回了自信:“趙老師讓我有了新目標,我準備報考內蒙古民族大學,以后在新的賽道上繼續奔跑。”
為了讓學生們開闊眼界,從2023年起,趙勇剛每年都會帶著學生去北京他的母校參加讀書節活動。學生安禹鋒說:“去北京的路上,大家都特別激動。趙老師經常給我們講北京的人文歷史,到了那兒,我真正感受到了北京的魅力,也更想去北京讀大學了。”
趙勇剛覺得,帶孩子們參加這些活動,讓他們看到外面的世界,會有更大的動力去追求夢想。
在甘旗卡二中,趙勇剛經常和青年老師交流,參加各種教研活動,給他們答疑解惑。同事張巖說:“趙老師分享的教學方法和理念對我們幫助很大,而且他也愿意和我們交流,讓我們少走了很多彎路。”
其實,趙勇剛已不是第一次支教。2011年,作為北京市第七批援疆干部中的一員,他在新疆支教兩年半。趙勇剛感慨地說:“我一直覺得教育是最浪漫的事業,幫助別人,快樂自己。支教是我一生中做出的最正確、最無悔的選擇。看到孩子們學習數學有了方法,成績穩步提高,高考后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時,那種成就感真的無法用言語形容。”
如今,趙勇剛在甘旗卡二中已經度過4年。他表示:“我對這兒的一切都有了感情。今年6月,我的支教任務就結束了,但如果學校需要,我會留下,接著帶下一屆學生,為這里的教育再出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