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學生正對中國文化交流學習。策展團隊供圖
此次展覽由華中科技大學主辦、米納斯吉拉斯聯邦大學承辦。以“建筑遺產與萬里茶道的共生敘事”為核心,運用10余項數字技術展示“萬里茶道”歷史人文脈絡。
現場的展覽視頻中,元代錢選繪制的《品茶圖》展現以茶會友的景象。現場,米納斯吉拉斯聯邦大學孔院教師設茶道,奏古琴,為來賓奉上青磚茶、宜紅茶等來自“萬里茶道之根”湖北的香茗。
萬里茶道起源于17世紀,南起中國福建武夷山,北至俄羅斯圣彼得堡,全長超1.3萬公里,縱貫中蒙俄,是歷史上跨越陸地距離最長的商貿通道。2019年,萬里茶道被正式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ICOMOS)副主席卡斯特利奧塔(Leo Castriota)在展覽上演講時說,“高校聯動正在重塑全球遺產話語體系,萬里茶道展覽等中國實踐為南南合作提供了新范式。”
“從萬里茶道到當代港口集群,物質與非物質遺產交織的景觀,是人類文明互聯互通的活態見證。”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巴西分會主席卡爾薩拉德(Flávio Carsalade)說。
近年來,米納斯吉拉斯聯邦大學與華中科技大學師生互訪頻繁,中巴聯袂調研武漢漢口“茶港”和巴西桑托斯“咖啡港”,聯名發表多篇研究成果。依托兩校成立的孔子學院,中國茶文化也浸潤校園。
展覽總策劃、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劉小虎接受電話采訪介紹說,他曾帶研究生團隊在一個月中行進4千公里,訪遍湖北偏鄉的茶山茶園,推動當地多個茶村入選國家級傳統村落保護名錄。“如今中巴高校‘以茶為媒’深度合作,萬里茶道更煥發勃勃生機。”
熱愛中國茶的娜塔查·雷納坦承,“萬里茶道”的中國保護實踐激發她對“巴西咖啡之路”的研究熱情。她介紹說,當下巴中學者正以比較視野,將巴西咖啡貿易線路與萬里茶道進行對比研究。巴中高校也將“以全球南方視角重構遺產認知";力推博覽中國(China Expo)和"中國專題博士/博士后研究計劃"等巴中高教交流。
曾前往中國交流的巴西學生奧利維拉(Luana Oliveira)對此次展覽投注相當心血。她說:“建筑遺產的保護語言是世界性的。”
是展同時作為2025“國際中文日”項目。 “以茶文化為切口,語言教學、傳統技藝與跨國跨文化交流有機融合,這喚起了南美民眾對中華文化的直觀興趣與情感連接。”米納斯吉拉斯聯邦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崔廣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