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光峪彩”服裝展演活動現場 民進北京市委會供圖
賈榮林在接受《中國新聞》報采訪時回憶道:“初期教學確實面臨挑戰,很多孩子從沒接觸過服裝設計,擔心自己做不好。但在老師的指導下,他們逐漸明確了目標,主動提出設計構想。不僅是服裝設計課程,還有模特表演等方面的指導培訓,我們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項目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參與方式。”
在他看來,“垂衣裳”更重要的價值是為山區的孩子構建起了一個沉浸式美育場景,“從最初拿剪刀手會發抖,到現在能獨立完成文化調研、設計制圖、成衣制作全流程,這些孩子的蛻變超出預期。令人欣慰的是,許多曾經怯場的學生,如今能在T臺上條理清晰地闡述自己設計理念,還能幫助更低年級同學‘入門’——教育的能量正在突破課堂邊界,延伸到更廣闊的生活中。”
在創作過程中,老師們還引導學生將永定河、爨底下村等門頭溝區的文化符號融入時裝設計之中,增強了他們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也為地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生機與活力。除“垂衣裳”科學藝術實驗班外,北京服裝學院還與門頭溝區六所學校簽約,共推美育高質量發展。
自開展“8+1”行動以來,民進北京市委會充分發揮教育主界別優勢,積極投身教育幫扶工作,助力打造京西教育高地。引進北京景山學校京西實驗學校;落地實施京西教育研究院、開展門頭溝名師培養項目、舉辦京西教育高質量發展論壇;對門頭溝教育系統困難教職工實施“春蠶”救助計劃,對困難學生實施“小海豚”關愛成長計劃、“貝殼”助學計劃等公益項目……12年來,民進北京市委會為門頭溝區帶來了30余個項目,涵蓋教育、文化、生態等多個領域,為門頭溝區的全面發展貢獻了統戰力量。(《中國新聞》報 尹李梅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