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宣講活動現場。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供圖
地中海貧血簡稱地貧,是一種遺傳性、溶血性貧血疾病,廣泛分布于東南亞。中國廣西、廣東、海南等南方地區亦為地貧高發地。廣西于2010年在中國率先啟動《廣西地中海貧血防治計劃》,取得顯著成效。目前,廣西已實現重型地貧胎兒零出生(低于0.3/萬)的目標。
廣西醫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許海東在致辭中表示,地中海貧血的防治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此次活動通過多部門聯動,旨在將專業醫學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科普內容,真正讓防治意識深入人心。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血液內科副主任劉容容以《地中海貧血防治進展》為主題,結合廣西地區高發案例,系統介紹了地中海貧血的遺傳機制、臨床表現及最新診療技術。她表示,通過基因篩查和產前診斷,可以預防重型地中海貧血患兒的出生,同時也可以通過造血干細胞移植和基因治療根治重型地中海貧血。
活動還圍繞“加入中華骨髓庫,傳遞生命新希望”主題,詳細解讀了造血干細胞捐獻的流程、意義及社會價值,呼吁青年學生積極參與造血干細胞捐獻。活動現場,志愿者代表還上臺介紹了打造“愛的地貧線”地貧兒童四維賦能支持網絡品牌志愿服務項目。
在互動問答環節,參會師生圍繞地中海貧血的遺傳、造血干細胞捐獻條件及公益項目參與方式等問題展開討論。專家團隊針對提問逐一解答,并現場發放科普手冊及宣傳資料。
近年來,廣西不斷加強對現存重型地貧患兒的治療和救助,積極推進造血干細胞移植、藥物治療、基因治療等。作為廣西地貧防治中心單位,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聯合發起組建和參與設立亞洲地貧防治協作網、中國—東盟地貧防治國際培訓中心,面向東盟等國際地區提供科研合作、人才培養和技術支持等。截至目前,已為包括東盟國家在內的13個國家的1000余名地貧防治人員提供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