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德清縣聯合村鄉村咖啡館一景。德清縣委宣傳部供圖
如今,借助顧客口口相傳,小村咖啡到店客人覆蓋面越來越廣,不乏來自上海、北京、香港等城市的游客,節假日咖啡銷量可達上千杯。“德清高鐵站就在轄區內,從村里出發也不過十余分鐘車程,這是發展‘鄉村游’很好的交通優勢。”姚家穎說,“鄉村游”成為許多旅客在德清的“最后一站”。
村咖的業態嘗試,是當下慢生活式旅游的典型代表。手持咖啡坐在田園小院,就能做一回“精神村民”。然而,僅有一家咖啡館遠遠不夠,倘若無法串珠成鏈,“一杯咖啡”的時間對鄉村而言仍十分有限。
“事實證明,只有打破村界束縛,開發出更多的文旅業態,組團發展,才能讓鄉村游‘出道’更出圈。”康乾街道相關負責人說。
如何盤活現有資源,打造鄉村“深度游”線路,使高鐵站附近的“過客”變“留客”?
康乾街道下轄的聯合村、新琪村、金鵝山村地理位置相近,且仍保留著原生態的鄉村風貌。于是,在前期打通路網建設基礎上,當地大力招募青年入鄉,通過“抱團投資”“村企合作”等形式,催生一批新業態。
例如,以東西為線,康乾街道打造了一條鄉村精品線——聯合村依托浙江工業大學青創社團資源,打造“文化+研學”項目,規劃建設研學基地;新琪村以強村公司為載體,投資打造餐飲、共富農場、滑板公園等場地,通過多業態融合,解鎖鄉村文旅新玩法。
“95后”姑娘陳芳,眼看著家鄉基礎設施越來越好,人氣日漸走高,萌生了返鄉創業的想法。
看到新琪村公示的閑置農房資源后,她決定改造其中一處,開了一家面店。經過近一年的籌劃,原本的閑置村校“搖身一變”,成了“山海”系列項目中的面館。如今,游客們慕名而來,“進村吃面”成為當地必打卡項目。
“以流量型業態為窗口,通過以人帶人,我們將以更多的‘微創新’來打造出一步一景、多功能于一體的鄉村旅游目的地,讓游客從匆匆‘過客’變為悠閑‘留客’,實現鄉村共同富裕。”康乾街道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