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譚旭在自家火鍋店炒制火鍋底料。黃凱 攝

  火鍋是重慶的一張名片,現吃現燙,與巴蜀濕熱氣候相適應。明末清初,嘉陵江畔的碼頭工人在艱苦勞作中創造出最原始的火鍋形態,商販們改良了吃法,推出挑擔叫賣的流動火鍋。

  譚旭的外曾祖父蔣兆年,便是這碼頭火鍋大軍中的一員。1918年,他在重慶永川的江邊碼頭支起扁擔,售賣簡易火鍋。粗獷的辣、咸、鮮,是碼頭工人對抗疲憊的“利器”。這門手藝傳給其兒子蔣國金,他肩挑父輩扁擔行走于市井之間,憑借好味道在街坊鄰里間攢下口碑。

  扁擔漸遠,滋味愈鮮。20世紀60年代,歷經兩代人的扁擔營生,譚旭家族的火鍋技藝完成從“碼頭”到“桌頭”的關鍵轉型。第三代傳人譚安富(蔣國金之婿)開設起固定門店。面對食客日益提升的口味要求,他不斷調試麻辣配比,致力于達成“辣而不燥,麻香醇厚”的味覺平衡。

  “傳承百年的味道于我,遠非一鍋紅湯,更是一份家族使命。”如今,第四代傳人譚旭面對的已是硝煙彌漫的“火鍋江湖”。他選擇以創新守護傳統,在火鍋底料中融入家鄉重慶永川秘制豆豉。黑豆經歲月發酵,回甘悠長,滿足當代食客的進一步口感追求。

圖為譚旭將家鄉重慶永川秘制豆豉融入火鍋底料。受訪者供圖

  在譚旭看來,面對這項走過百年的家族手藝,他不僅精進自身技藝,更傾力培養后繼力量。

  “炒料不是光靠力氣,得懂‘聽’鍋。”學徒閆華勇站在灶臺旁盯著紅湯說道。20余年間,他從識料新人成長為聞聲辨火候的行家。后廚中,10余名青年在譚旭的言傳身教與日復一日實踐中,從辨識香料、掌握油溫起步,逐步領悟著技藝精髓。

  為擴大技藝傳播,譚旭還牽頭開辦火鍋底料傳統制作技藝培訓班,系統教授原料辨識、配方原理及炒制工藝,迄今已培養學員30余名,結業者或返鄉開店,或成為餐飲業技術骨干。

  重慶市火鍋產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重慶有火鍋企業1.77萬家、門店3.7萬家。(完)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www.luwanhua.cn)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线新闻| 湖北经视频道| 卢昱晓主演的电视剧| 祈今朝 电视剧| 仪铭| superstar电影在线播放| 演觉法师| 漂亮阿姨 李恩美演的什么电影| 托比·斯蒂芬斯| 荒笛子简谱| 裸舞在线观看| 黄金广场| 陶飞霏| 刘一秒攻心销售| www.56.com| 缉私群英 电视剧| 好医生5| 团结就是力量歌词电子版| 成年黄色在线观看| 皮囊之下| 山东教育电视台直播| 守株待兔的老农夫音乐教案| 3片| xiee| 浙江卫视网络直播源| 电影《皮囊》| 七上语文背诵清单表| 控制点电影| 场景歌评课| 碧血蓝天| angela white在线播放| 抗战电视剧大全免费| 汤唯和梁朝伟拍戏原版视频在线观看| 我家三爷超宠的短剧全集| 卧龙生| 瞒天过海:美人计 电影| 胖猫图片| 河南都市频道节目单| 密探| 演员任贤齐简历| 女王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