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體驗伊春林間木屋民宿。劉海洋 攝
記者走訪多家伊春民宿發現,其設計注重融入林區文化。“我們有幾間民宿的建設風格是曾經老林場工人居住的‘地窨子’,里面是燒火炕的榻榻米,游客可以在農場自己去采收有機種植的蔬菜,用柴火鍋做飯。山上還有不同規格的林間木屋,以及豐富的森林療養課程。”筏喻自然農法生態村項目經理劉海洋表示,每年的七八月份常是滿房狀態,很多北京、廣州、香港等地的游客前來,只為感受原生態的森系風光。
在柏雅小居記者看到,美溪鎮蘭新林場的不少房屋也煥新成為“林區主題”民宿。大花被單、熱火炕一應俱全,院內許多看似尋常的陳列,都蘊含著老林區莽莽林海的獨特往事。“現在我們林場有四家開始做民宿,能容納幾十人了,未來相信會有更多人加入。”該民宿負責人劉霞表示,作為林區工人的子孫,做民宿的初衷就是想讓家鄉越來越好,讓更多人感受到“林都”伊春獨有的四季美景。
近年來,消費者對民宿的需求已從單純的基礎住宿向生態康養、在地文化、創新活動等延伸。伊春盤活閑置資產,通過專業設計、運營前置、高質建設等方式,促進休閑旅游和民宿產業融合發展,打造差異化體驗。
在金山鹿苑景區,游客推窗見鹿,漫步森林草坪,與梅花鹿互動、投喂;在聽野民宿,賞徽派建筑,制作非遺漆扇;在嶺尚十年民宿,親子研學讓孩子們在玩樂中感受四季的森林文化;在酒章文創園暢游“詩酒田園”,身著漢服拍照打卡,體驗古色古香的鄉村民宿;在依山傍水的樂園村,出民宿便可漫步湯旺河畔,露營燒烤,采摘蔬菜......
“現在村里的游客越來越多,除了住宿,我們鼓勵村民發展農家樂、土特產銷售等配套產業,實現增收。”樂園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王立國表示,未來計劃打造冬季互動項目,讓民宿實現“四季熱”。
下一步,伊春將鼓勵民宿多種業態發展,推動鄉村民宿建設提檔升級,打造沉浸式“森林療愈”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