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5月廣東累計為超560萬戶經營主體修復信用
中新網廣州7月2日電 (孫秋霞 周芷晴)記者2日從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獲悉,2025年1至5月,廣東省市場監管系統累計為560.4萬戶經營主體修復信用,通過信用修復助力企業融資1.67億元,釋放注冊資本30.88億元。
近年來,廣東省市場監管部門鼓勵違法失信當事人主動糾正違法失信行為,消除不良影響,為經營主體提供更寬松、更溫暖的監管環境。7月2日,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外發布廣東市場監管系統信用修復助企“十個典型案例”和信用監管“基層改革創新舉措”。
據了解,信用修復助企“十個典型案例”聚焦廣東省市場監管系統信用修復實踐,突出彰顯了信用修復為企業注入發展動能。
2025年1月,深圳市光明區某幼兒園因園服抽檢不合格受到行政處罰,處罰信息在“信用中國”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示,導致其4月初申請貸款失敗。園方撥打12345尋求幫助。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光明監管局在接收相關咨詢工單后,開展接訪工作,傾聽園方訴求,指導其網上辦理并于4月27日完成信用修復,助力其4月28日獲批150萬元貸款。
韶關某皮具有限公司因搬遷后未及時變更公司住所,被市場監管部門以“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聯系”為由依法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導致其在粵港兩地從事客運貨運的車輛年審時被駁回,影響企業后續經營。該公司隨即向韶關市市場監管局申請信用修復。經核查,韶關市局輔導其完成“移出經營異常名錄”的申請,并于當天將其移出經營異常名錄,助力其完成粵港兩地客運貨運車輛的年審。
信用監管“基層改革創新舉措”則聚焦廣東經營主體關切,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充分發揮信用賦能增效作用,健全經營主體信譽機制,使誠實守信成為市場運行的價值導向。
據介紹,廣州市市場監管局創新建立“信用+普惠金融”模式,以“穗信貸”為企業送上解難紓困“及時雨”。“穗信貸”產品2025年2月發布,年度授信總額達300億元,截至2025年5月底,已發放4618萬元貸款額度。
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創新落實“星火貸”有關部署,以“個體深信貸”探索普惠融資改革新路徑。截至2025年6月初,“個體深信貸”已穩定運行近兩年,累計授信16.83億元、放款13.56億元,提款8574筆,平均15.8萬元/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