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暈倒翻白眼;電視劇暈倒翻眼皮鏡頭
《古劍奇譚》里的蘇蘇各種暈倒,是休克呢,暈厥呢,還是昏迷呢?
奇幻電視劇《古劍奇譚》里,少俠百里屠蘇因為體內的“煞氣”作祟,經常倒地人事不省,而且不分時期(從小時候倒到長大成人),不分場地(石地,泥地,草地……),觀劇妹子忍不住大呼:“蘇蘇暈倒的時候,大多數情況下都有會武功的小伙伴在身邊,練功之人不都眼明手快嗎,為嘛他們每次都接不住蘇蘇,非讓他華麗麗地撲倒?”
我倒!
休克是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的有效循環血量急劇減少,導致微循環灌注不足,引起組織細胞缺血與代謝異常,器官功能障礙等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的臨床綜合征。休克是病情危重兇險的信號之一,如不及時搶救可迅速危及病人生命。
在2014巴西世界杯荷蘭對陣澳大利亞的小組賽中,因迪重傷倒地休克翻白眼。
昏迷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腦功能受到嚴重、廣泛的抑制,意識喪失,對外界刺激不發生反應,不能被喚醒,是最嚴重的、持續性障礙,也是腦功能衰竭的主要表現之一。昏迷往往是嚴重疾病的表現,甚至危及生命。
從癥狀上看,蘇蘇倒地應該歸于昏迷一類。悲催啊。
如果說這些解釋比較專業不好理解,那么對比一下患者的具體表現,就會對這三種病癥有一個清醒地認識了。暈厥的癥狀:絕大多數是由于過度勞累、精神刺激等原因而突然意識消失,患者可能表現為脈搏細微、血壓降低、呼吸變淺、瞳孔散大、腱反射消失、肢端冷,有的人可有尿失禁,多于1到2分鐘后自行蘇醒過來。休克的癥狀:表情淡漠、煩躁不安、反應遲鈍、面色蒼白、皮膚濕冷(一摸都黏手)、呼吸急促、脈搏微弱(甚至摸不到)、血壓下降甚至測不到,無尿、少尿,意識障礙甚至昏迷。昏迷的癥狀:面色改變不大或面色潮紅,人叫不醒,但還有呼吸、心跳;既可能是突然地喪失意識,也有可能是逐漸喪失意識。這下就清楚了吧。
成毅應淵“絕美倒地”到底是怎么演出來的?解析《沉香》演技妝造
早上中午晚上好~大家周末愉快呀!
這里是《沉香如屑》第二篇解析,今天想聊一下男主角在本劇的妝造、以及幾個高光片段的演技分析。
應淵率領眾神君參與“仙魔大戰”,期間戰斗危險激烈,他還被蛇血濺到、中了火毒。
可以看出來,這場戲演員們的打斗動作比起第一集應淵在妖霧中打斗時,好看了不少——
起碼可以看到演員的發力點,打起來終于有“勁兒”了。
為什么?
因為上次那場戲,為了制造黑霧中的“懸空感”、導演讓演員長時間吊著威亞——
人被那么幾根繩子吊起來,連維持基本的穩定都難,還想讓演員在空中完成連續的武打動作、簡直異想天開;
這已經不是演員敬業就能解決的問題,那都不符合物理力學了。
而這一集是在陸地上打架,演員可以邊飛邊踩,有了受力點、出招就漂亮多了;
小鳥起飛之前還得踩一下地呢,別說肉墩墩的一個人了。
這導演真的很喜歡連續長鏡頭
然后下一幕就是“應淵倒地”名場面 : 神仙隕落,凄美壯烈。
初中毒時,應淵剛想站起來,卻身體一僵、脫力彎腰跪了回去——
傳說中的頭重腳輕“起猛了”;
他依舊不放心的往頭頂黑霧上張望,但沒能看幾秒、就不適地突然閉上了眼。
演員“瞇眼”、“抗不住陽光”的表現也并非全是做樣子,據說劇組就是在新疆沙漠取的景——
烈日炎炎,演員的眼睛想睜都睜不開,也算助力“應淵失明”這場表演了。
應淵又拼盡全力打了一會兒,終于撐不下去了。
他想跟上伙伴的腳步,卻突感不適、捂著胸口吐出血。
這次應該比上一個“起猛”的時候更疼,因為剛才他還有瞇眼、晃頭這種“無所謂”、“不耐煩”的神情;
但這會兒眼神凝滯、明顯被嚇住了。
有沒有發現,這里的鏡頭還跟著應淵的蹣跚動作、有個“慣性搖擺”的運鏡——
為了是感染鏡頭前的觀眾,帶入到應淵“眩暈”的視角中。
這種經典的運鏡在很多大電影中也很常見,比如刺激的“追逐戰”——
鏡頭驚慌地抖動,觀眾們跟著提心吊膽、眼花繚亂。
應淵擦了一下嘴邊的血,放到眼前看了起來。
有些人覺得這個動作像在故意耍帥,有點“裝”。
但你仔細看他的表情就會知道,他是在努力辨認自己的血,可能是想判斷中毒的情況;
其實無論是偶像劇還是比較正規的劇,男演員“耍帥”展示人物魅力和性張力,已經是一種無形的要求——
但耍帥也要在合理的情況下,他這里的動作沒毛病,是完全合乎邏輯的。
應淵又抬眼看眼前的景物,沙丘由清晰變模糊,甚至要倒下來;
他感到體力不支,要暈倒了。
(人在努力睜眼但是撐不住的情況下,就容易翻白眼;
這個白眼兼顧了真實和美觀,在偶像劇里還真是少見。)
你看看他倒的過程——
真的特別特別松弛,就好像真暈倒了沒知覺一樣、對“腦震蕩”毫無防備,能做到這樣特別難。
我們在影視劇中常能看到暈倒的戲,但能經得住這種慢放“懟臉拍”、面部表情和身體都極其自然平緩的,必定少見。
而且這一段遠景直接無剪輯帶到了倒下的整個過程、拉近景腦袋還在地上彈了幾下——
所以演員應該是練習了好幾次才達到這種效果,也是真往地上摔的。
應淵暈倒后,鏡頭從沙地帶到應淵身上,又給了他一個在茫茫沙漠中渺小孤寂的背影。
導演倒是也沒浪費沙漠實景,滿地黃沙、塵埃四浮,拍出了那種偌大的寂寥感。
總之,這場戲是很成功的。
演員敬業,導演也發揮得很好、把自己最擅長的“環境+氛圍”拍出來了。
大戰之后,應淵悔恨因自己貿然指揮、使眾人誤入圈套,折損諸多將士和朋友。
他分秒痛苦夢回、耿耿于懷,不顧自身重傷決然離開。
鹽淡聽說了應淵受傷的消息,急匆匆地趕去天醫館,卻正巧與屋頂上隱身的應淵錯身而過;
也許是命運的安排,眼盲的應淵一時失神、跌下了屋檐,還踢碎了一片瓦——
驚得顏淡觸景生情,想起了和應淵玩翻瓦片的那個夜晚;
兩人的隔閡看似只是眼前的虛實背影、實際上又何止如此呢?
據說,這場跌下屋頂的戲還把男演員的腿摔到骨折。太危險了,幕后工作人員可得長點心。
我說這個倒也不是矯情、過度心疼明星云云——
作為導演和工作人員,演員的健康完好決定了拍攝的進度和質量,這樣對所有人都沒好處。
我發現這部劇里的威亞本來就問題很大,搖搖晃晃、勾衣服勒腰帶;
看著出戲也就罷了,現在連安全問題都有了。
就算是成毅硬撐著第二天就打石膏出院回劇組,但在表演和狀態上也很難不受影響,這誤多大事啊~
另外,我們說回這場戲中男主角的妝造,其實他這里的發型就已經開始變了 :
前期他的“工作裝扮”是將額頭和鬢角的頭發都梳上去、用發冠固定住,只留耳后和頸部的長發;
而且你注意看他的發冠,是往后延伸出一點長度,然后把飄帶系到他的簪子兩邊——
使得飄帶離頭頂比較遠,走起路來可以優雅的搖曳,不至于風一吹、帶子貼到頭上顯得不干練。
這里還是要感謝造型老師的用心,小小的細節就為男主排面增色不少,像高嶺之花一樣。
應淵系發帶的位置和別人真不一樣
而跌落屋檐這里,應淵則是一身“養病專用、休閑裝扮”——
頭發梳得蓬蓬的,從太陽穴和額邊就開始留劉海兒,頭上也沒有明顯的金屬發冠來固定。
其實這里的發型與后面“白發小瞎子”那里相似度很高了,除了發色不一樣,沒什么區別了。
這個頭型真的非常非常適合演員成毅,而且在古偶中獨創性也高——
造型師在用心為一個演員打造專屬發型的時候,也走出了雷同、創造了新意;
因為每個人的面部特點、適合的類型都是不同的。
其實成毅的長相之所以不被某些人喜歡,除了審美不同之外,他的臉在傳統比例上唯一的“小缺點 ”就是——
顴骨稍微突出,某些角度顯得臉型不流暢、有些清瘦憔悴。
而這套蓬松、厚重的頭發一定程度上調整了“太陽穴凹陷”的感覺——
修飾的臉型更協調,與演員和煦的五官融合地也很好。
所以你也會發現,應淵帶眼罩時很好看 :
因為它雖然遮住了演員有神的眼睛,但同時也遮住了顴骨和太陽穴,露出來的都是極品——
高鼻梁、小嘴巴、男性特有的寬頜骨、精致的V下巴。
我不知道這叫什么頭型,但劇粉說的“溫婉老婆頭”話糙理不糙。好好好,你們說了算~
成毅在這部劇里一人飾三角,后面的唐周發型也不錯——
頭發一股腦梳上去,只留出兩道微翹的須須,干練又不失少年感;
因為造型師給劉海用了“翹起來”的效果,所以這兩捋頭發雖在顴骨附近,但是沒貼臉,也就不會暴露骨相問題。
所以啊,顴骨高的人不能留那種“貼頭貼臉”的頭發和劉海,這會使得面部缺陷更明顯;
有類似問題的小伙伴們可以干脆把劉海梳上去、頭發弄蓬松或者燙出卷。
這不,我們本劇的渣爹玄夜就是這么做的,渣爹雖然瘋,但是審美好啊——
你猜他為什么只卷劉海?當然是因為更好看更修飾臉型啊~
所以啊,看過成毅這么多造型,真心覺得人家被罵得冤枉——
一個兩個都說人家長得普通,但他卻堪稱古裝造型最豐富的男流量。
男生的古裝發型本來就比較單一、不如女生華麗,但成毅已經算駕馭過很多花樣了 :
什么龍須劉海、長劉海短劉海、全梳上去的、前面梳后面留的、甚至厚厚的遮眼劉海……
純情、溫柔、邪魅等等這么多風格,還說人家這樣不好看,那別的男流量恐怕都沒試過這么多妝造呢——
他們梳著要是好看的話為什么不梳,難不成是不想嗎?
所以只能說,像成毅這種淡淡的、沒沖擊性的長相反而可塑性比較強,承認這個事實沒什么大不了的;
而且這種層層疊疊的古裝、仙俠裝就是比較瘦的人穿著好看——
相信大家也見過一些比較壯的男明星,穿古裝顯得臃腫、脖子短吧。
所以,可以覺得一個人不帥,但沒必要全盤否定;
長相完美的人不一定適合拍戲,不完美的人在本職工作上也很可能展現魅力,不要把人家噴得一無是處。
而且,有時我看到有人瘋狂吐槽內娛男明星太瘦、走紅毯穿西裝不好看的時候,都會有點苦澀——
因為古裝這種類型就是在咱們內地影視最盛行,這本來是我們的文化優勢;
而很多瘦瘦的藝人也是為受眾市場而生的,沒人愿意餓肚子減肥,只是這樣更容易接到戲。
幾乎每年,咱們國家產出的古裝劇都比現代劇多得多;
我也見過某些韓國古裝劇抄襲中國服裝、抄襲仙俠,但韓國演員穿上服裝后卻盡顯“東施效顰”,還不如我們平常嫌棄的內地演員。
所以對比那些歐美韓國“雙開門”西裝男神,我們國家男藝人本身的要求和受眾就不一樣——
如果演員光顧著走紅毯好看,在自己作品中卻得不到好的展現,那成什么了?
所以,我希望大家也不要對我們這里的藝人過于打壓否定 :
內地環境和風氣是不好,年輕演員也的確有很多不足,但有些演員的努力和真誠也應該被看到、被鼓勵。
關于演員的表演,我們再挑一段有亮點劇情說一下 :
大戰后,應淵自縛于地涯、日夜自責,在夢中他看到了戰死的昔日好友們。
夢境中,他先是茫然又驚慌的四處張望,這黑霧像極了大戰時的硝煙;
忽然,好友北溟仙君從霧中出現,一如既往地邀請他下棋,應淵愣愣地懵住了。
好兄弟計都星君的聲音也從身旁傳來:“這次大戰由你親自領兵,仙界必定凱旋而歸,我也放心的去了,保重!”
這番半是鼓勵半是告別的話勾起了應淵的傷心,他緩過神去拉他,卻是絕望的一場空。
注意看他這里的表情,從絕望到臨近麻木的笑,此時他是有一點癲狂的——
他無法疏解、抑制那種蝕骨的悲傷,立刻就要自戕贖罪。
為了補償別人,也解脫自己。
他的笑容漸漸褪去,最終只剩冰冷到讓人膽寒的堅定。他緩緩抬起手施法;
我很喜歡應淵施法完成后,這里的停頓——
大部分人在任何時候產生“想死”的念頭,動手之前都要猶豫一下、有一個心理準備;
尤其是一個人已經過了當下最沖動的時候,就更不容易下定決心——
此時的應淵其實已經躲起來好幾天了,這是夢境又提醒他、加深他的愧疚;
他從天醫館剛醒來的時候其實就沒打算死,我覺得那時候才是他最激動、最容易做傻事的時機。
你看,應淵這里也果然有一個醞釀的過程——
他忍不住看著自己尚有生機的元神,靜靜盯了許久,深呼吸一口氣、猛地閉上眼就打算捏碎。
忽然,一只溫柔的手阻止了他,顏淡的聲音從夢境外傳來;
應淵的眼睛霎時有了希冀的光,遲鈍又小心地看著眼前的人。他眼中還有一點柔軟的委屈,仿佛遇到了救贖。
這段兩分鐘的劇情還是長鏡頭,也就是通常說的“一鏡到底”、沒有剪輯拼接,還是考驗實力的。
這種形式的鏡頭對于演員的表演難度在于——
你要具有長時間的感情沉浸力,控制自己的表演一層層、緩緩地釋放出來;
絕不能那樣一陣一陣、一放一收的,會顯得很卡頓。
【而成毅這場戲最值得稱道的就是 :
他的層次感很強,情緒緩緩滲透、轉換;
沒有一秒鐘出戲、也沒有因長鏡頭的壓力而降低感染力。】
而且,長鏡頭中的演員也不能光顧著沉迷戲中不可自拔,還應該注意保持基本的表情美觀——
不能哭著哭著流個鼻涕、撓個癢啊、歪個嘴啊,這都不太符合我們影視劇的藝術感。
成毅:?誰在說我?
所以,無論什么工作,想做到極致都不容易;
好的表演看似簡單,其中需要克服的細小難點也只有演員自己知道。
這就是我們為什么會說舞臺劇、話劇演員水平更高:
人家可是每場戲都在千百觀眾面前實時表演,每天都擔著忘詞、緊張、啞嗓子、過度勞累的風險,那是需要極大的業務能力的。
好啦,今天這一篇先到這里,歡迎大家踴躍交流,感謝閱讀求捧場哇? ??? ?
看官們可以把劇情相關、以及對作者建議直接提出來。
真的非常感謝忠實讀者們的持續支持,有的甚至沒看過劇就點進來看文章了,真是怪感動的。
靜等更多感悟,我們下一篇再見!
《霞光》這部諜戰喜劇,憑啥“下飯”
藏玙
給大家推薦一部歡歡樂樂的下飯劇
01
電視劇《霞光》播完了。在播到最后幾集的時候,我就有點焦慮了,接檔的劇還能這么“下飯”么?在2021年一眾的諜戰劇中,乍看之下,《霞光》既沒有《偉大而隱秘》的熱度高,也沒有《叛逆者》的演員陣容強,看或不看全憑觀眾的眼緣了。可一旦入了眼,咋咋呼呼、彪了吧嘰的主人公高大霞就有她“抓人”的本事,讓一集比一集“下飯”,觀眾越看越上頭。
看官宣,《霞光》是一部諜戰喜劇,它以1945-1949年間的大連為故事背景,講述了主人公高大霞崎嶇坎坷、不畏困難的革命成長故事,展現了員在風云詭譎的環境中和特務斗智斗勇的風采。誰都知道革命題材的劇天生自帶嚴肅性,那《霞光》憑啥能“下飯”?
不落俗套
這些年,除了《潛伏》、《黎明之前》、《叛逆者》等精品劇,諜戰劇常被人詬病又假又空,最主要還是因為一些諜戰元素被用爛了,大同小異的情節和角色設定,過度同質化的劇本讓人審美疲勞。
審訊逼供一律嚴刑拷打,甩鞭子是標配,上烙鐵準沒錯。就像有觀眾評論的那樣,“有的時候角色挨打并非是劇情需要,而只是編劇想讓我們看到。”出場的女特務們,一個個必須美艷動人,必須身材火辣,妝容精致,時常會給人種錯覺這究竟演的是特務還是明星。要是再遇上她們和“獵物”們談情說愛的戲碼,真是能讓看劇的人尷尬到摳腳。除此之外,故弄玄虛的懸疑設定、匪夷所思的注水情感戲也是常態,仿佛一個劇不集齊這些元素,就不配叫諜戰劇。
《霞光》甩掉了一些老掉牙的諜戰戲碼,主要靠環環相扣的緊湊情節推動故事發展。劇情圍繞著高大霞求證方若愚是特務這條故事線索展開,清晰明了,沒有過多花里胡哨的設計,容易被觀眾接受。在對主人公的情感表現上,淡化了愛情的戲份,沒有膩膩歪歪的男女對手戲。高大霞和傅家莊的情感也是在接近劇集的后半段才產生的。高大霞沒有什么文化、愛咋呼,甚至有點魯莽。但出生和成長于革命家庭的她,干革命的熱情是長在骨子里的,是個能為革命奉獻一切的人。而傅家莊是蘇聯留學回來的才子,他博學多識,遇事沉著冷靜,還帶有一點文化人的浪漫氣息。所以,一開始高大霞和傅家莊相互看不上才是人之常情,但隨著共事而彼此了解,他們發現了各自身上的閃光點,從而相互敬佩,愛慕。這兩人在革命斗爭中滋生的感情是一種水到渠成的自然流露,也更貼合當時時代背景下的人物特點,觀眾看起來也不會存在違和感。
02
節奏輕快
整部劇,由“求證方若愚是特務”這根主線牽引,被“特務一計不成又生一計的陰謀”帶動,節奏輕快,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愿意往下看。
劇中特務搞起破壞來是一波接一波,從特務的秘密名單被誤打誤撞的高大霞拿走開篇,到破壞蘇共接洽,綁架高大霞,在白毛女首演劇場實施爆炸陰謀,利用日本戰敗軍官殺害僑民嫁禍,偽造檔案誣陷高大霞,破壞“搬家運動”散發反動標語,裝神弄鬼造謠生事,用美男計套取機密文件,炸毀武器倉庫,設套拉人下水破壞兵工廠炮彈生產,引發通脹,大搞經濟破壞,到最后妄圖炸毀開國大典的煙花禮炮專列。這大大小小,一樁樁,一件件陰謀詭計接連不斷地在四十多集里全部一一擺出來。可無論什么樣的陰謀詭計,人就有本事憑著斗爭經驗和人心所向一次次化險為夷。在與敵特交手的情節上,編劇多采用了短平快的處理方法,每次雙方過招不會超過兩集,讓觀眾看得利落爽快,“下得去飯”。
03
溫暖喜樂
毋庸置疑,在那個風云突變的年代,特務很狡猾,斗爭也很殘酷。正因如此,大多數諜戰片都會竭盡全力地突出斗爭的慘烈,“斗”地越激烈,劇情就越精彩。可《霞光》反其道而行,在諜戰劇情里加入了“溫暖”和“喜樂”兩份佐料,更宜觀眾們“消化吸收”。
劇中有一股像涓涓細流的溫情在家人,在同志,在更多普通人之間緩緩流淌。在這里,你能看到革命家庭的溫暖守候。高大霞的父親高金柱常年在外革命,她自己也因為放火團燒了日本人的庫房連夜逃出大連,家里頭只剩下了嫂子和弟弟守平。這被迫分散的革命一家人無時無刻不彼此擔心和掛念著,其中的一些小細節更是戳人心窩。就像高守平初見傅家莊,兩人閑聊時被問道,參加革命是否是受父親的影響。守平卻帶著一臉驕傲地說是受姐姐的影響更多。他講起姐姐在放火團的事跡頭頭是道,而提及姐姐下落不明時眼里口里滿是憂慮。后面,在高大霞被黨組織從牡丹江派回大連與嫂子見面這段。嫂子一見著高大霞先抬手就打,再罵罵咧咧道:“你死了,我也得從那兒給你拉回來。”而高大霞就含著眼淚,笑著任憑嫂子罵個夠,罵完了兩人才重重地抱在一起。這種來自革命家庭的守候,溫暖而不煽情。
在這里,還能看到人忠于組織的那份真心和赤誠。當高大霞被特務偽造了檔案,身份出了問題,被眾人懷疑的時候,她雖然心里苦地要命,寧愿一個人在屋里獨唱《穆桂英》,嘴上卻不說組織的一句壞話。就算有人替她不值,可她卻說,“組織好比爹媽,即便是爹媽做錯事兒,兒女也不會責怪。”這樣暖心的話,既展示了革命兒女們的寬廣胸襟,也向組織傳遞了另一種溫暖。
在這里,甚至連被定義為特務壞蛋的“挽霞子”方若愚,也有“做個人”的時候。當年在警察署任職的他追捕放火團成員時,他沒有冷酷無情地交出高守平和劉曼麗,而是在日本人的眼皮下救下了他們。當日本人為了泄憤,當場殺了他的同事,方若愚又默默承擔起接濟和照顧同事遺孀翠玲的責任。他靠著這絲溫情讓觀眾們對他有了棄暗投明的期望,也讓我們多了一分不棄劇的理由。
除了溫情之外,《霞光》還獨有著“鬧騰”的喜樂。主人公高大霞的人設不是高高在上的女英雄,而是在革命中成長起來的熱血女戰士,她時不時二五八道的行為承包了不少的笑點。她個性軸,認死理,總喜歡揪著特務方若愚不放,有事沒有事就去找他麻煩,三番五次自稱老姨去警察署找他,搞地方若愚哭笑不得。她看話劇《白毛女》排練看到黃世仁為非作歹時,也會和普通大眾一樣沖上臺,惹出痛揍壞人的笑話。
另外,劇中反派麻蘇蘇、方若愚、甄精細演技也在線,表現得各有千秋。“老姨”麻蘇蘇心狠手辣,見風使舵,她會為了掩護特務楊歡而毫不猶豫地自毀“清白”,那一股子“酸”勁詮釋地惟妙惟肖,讓人憋不住笑。方若愚是老戲骨劉威扮的,他對角色拿捏得到位,詮釋了一個尚存一絲良知,內心矛盾的人。一面要效忠他的“黨國”,一面自己又瞧不上下作的特務手段,而每當他被逼無奈地去做壞事時又都會被高大霞看得死死的。在這對“死對頭”來來回回的周旋中,潑辣的高大霞總有辦法讓方若愚洋相百出,讓觀眾們忍俊不禁。甄精細的人設是傻憨小子,靠天然呆來貢獻笑點。麻蘇蘇派他搶走高大霞裝有特務名單的包袱時,他不僅沒能完成任務,反倒損失了自己的。麻蘇蘇又在飲料里下藥準備給高大霞喝,他人傻還嘴饞,直接奪過來一口氣喝光,隨后暈倒在火車上,氣得麻蘇蘇直翻白眼。后來,在破壞“搬家運動”時,他本來是配合麻蘇蘇裝神弄鬼,結果反被高大霞扮的“白毛女”嚇得屁滾尿流,真是又解氣又好笑。
04
濃濃煙火氣
有一類諜戰劇是通過呈現大量的專業知識來推進劇情的,這類劇喜歡詳析心理戰術、行為路徑等,靠燒腦來“拿”住觀眾。而《霞光》不同與此,它靠著一股濃濃的煙火氣打動人。
俗話說得好,“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像大俠一樣的高大霞,她既能炸飛機,還能蒸包子。革命之外,高大霞“事業”上的地氣接地是一點不含糊。在放火團的時候,她為了搞情報干了海麻線包子鋪,從牡丹江回來又又干起了文工團飯店,再后來去了建新公司還去了后廚幫忙,這不妥妥地就是我們身邊那些個能干的大姐嗎?別看這個大姐成天樂呵,但也有著自己的煩惱。回大連之前,高大霞全身心都在革命上耽誤了成家,讓自己成了眾人逼婚的對象。被人嚼了老婆舌,她也會心急,也會煩惱,就像她自己和老萬聊天時說的那樣,“再不成家就成尼姑了。要把找對象當成革命任務一樣重視。”看看,這不就是最最普通的大齡女青年心態嗎?
她能立功,也會犯錯。為了尋找坐實方若愚是特務的證據,她跟著進了存放《毛澤東選集》的倉庫,方若愚見勢不妙鎖上大門,關電閘跑了。可高大霞還堅持點火柴在漆黑一片的倉庫里尋找的蹤跡,結果卻不慎引燃了地上殘留的油,導致倉庫起火。而這樣一個失誤,也讓她變成了報紙上的糊涂婦女。
也有人對劇中高大霞的形象不感冒,認為她咋咋呼呼,不機敏,有時候智商不在線會破壞了我們革命先輩的光輝形象。我倒不這么認為,其實早年我們黨很多革命者都是帶著滿身煙火氣從群眾中來的,他們可能大字不識,可能直率粗魯,可能意氣用事,但通過革命的磨礪和斗爭的洗禮,他們終究慢慢變成了值得我們敬仰的人。我想《霞光》的編劇也是尊重了人性的弱點的,所以我們看到的高大霞是真誠直率的,熱愛革命事業的,同樣也是直腸子,偶爾還會捅婁子的革命同志。這樣的人物形象破了臉譜化的英雄人物塑造,使得我們看到的這個人更加真實可愛、血肉豐滿、打動人心。也正因為如此,他們的一舉一動才會讓我們看得津津有味。
《霞光》原先的劇名叫《高大霞的紅火年代》,我看這個名字更貼合劇本,畢竟是風風火火的人過紅紅火火的日子嘛。比起甜寵和段子劇來,《霞光》它就像放了一勺辣子的“下飯菜”,家常卻不膩味,暖心而不矯情,你值得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