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副校長Patricia M.Davidson在主論壇上作報告。趙曉 攝
“AI如果運用得當,能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負擔和壓力。”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副教授鄭可瑜受訪時表示,AI在護理領域既能作為服務提供者,提高臨床護理效率,也可以作為培訓者,賦能行業的管理培訓。借本次論壇契機,學院希望與山東醫療機構在 AI 技術發展與交流上取得更多突破。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副校長Patricia M.Davidson在主論壇上作報告時認為,數字技術在構建以人為中心的醫療系統中至關重要,但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數據隱私和安全問題、考慮數字技術的公平可及性。“護理工作者要把數字技術和以人為本的照護模式相融合,比如利用數字工具為患者定制照護計劃、通過可獲取的信息促進共同決策等。”
中國歐洲人文交流協會秘書長董啟馨首次參加齊魯國際護理學術論壇,更關注人工智能在心理護理和治療方面的作用。她認為,現代人大多存在緊張、焦慮、抑郁等情緒問題,如果能開發出具備心理按摩能力的智能人,與患者進行交流互動,提供定制化心理支持,將幫助人們更好地應對負面情緒,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據悉,本屆論壇以“融智聚能·創新發展”為主題,設開幕式、主論壇、分論壇、閉幕式等環節。會議期間還召開《健康照護與康復(英文)》期刊編委工作會議。期刊主編、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護理部主任曹英娟就“《健康照護與康復(英文)》期刊概況與展望”作報告,與會編委進行相關議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