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天氣網推出的全國桑拿天地圖來看,7月1日至7日,全國十余省份將一起“蒸桑拿”,高溫天數最多的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等地將是必“蒸”之地,桑拿天天見。華北南部、黃淮等地7月2日前后悶熱升級,高溫區域擴大,桑拿天數能達到5天左右,也將頻繁“蒸桑拿”。
江南地區將是此輪高溫過程的核心影響區域,不僅高溫最為兇猛,持續時間也最久,尤其是浙江、上海、福建等地,高溫天天見,且具有一定的極端性。大城市中,合肥、武漢、南京、上海、杭州、南昌、長沙、福州高溫或一周全勤,其中杭州7月4日至7日40℃或連續打卡,可能打破當地最早40℃紀錄。上述地區不僅白天酷熱,夜晚也難享清涼,部分地區最低氣溫也能達到30℃,將經歷同期少見的連續悶熱。
華北中南部、黃淮大部地區7月2日前后加入“蒸桑拿”的隊伍,河北、北京、山東、河南等地桑拿天將維持5天以上。北京未來一周最高氣溫都在30℃以上,受降雨影響,今明天相對濕度在80%至90%上下,體感將達到35℃以上。四川盆地不少地方的桑拿天日數也可達5天左右,頻繁體驗“蒸桑拿”。
黑龍江中西部、山東半島、山西南部、陜西中南部地區7月2日至4日雨水頻繁,這些地方在降雨過后,濕度增加,也有可能偶露“蒸”容,桑拿天日數在1至3天左右。
最為清涼的是內蒙古大部、青海、四川西部、西藏等地,因海拔較高,天氣相對清涼,桑拿天不會登場。值得注意的是,新疆大部地區雖然不會經歷悶熱桑拿天,但一些地方將經歷高溫炙烤,需做好防暑降溫措施。
桑拿天易引發中暑 如何識別并采取有效措施?
桑拿天的特點是氣溫高、濕度大、風速小,感覺非常悶熱,類似蒸桑拿。據中國天氣網大數據測算,當氣溫高于一定數值后,在相同的氣溫下,相對濕度越大,體感溫度的增幅就越明顯。在不考慮風速和太陽輻射因素的情況下,當一個地方氣溫達到32℃,濕度在50%左右時,體感溫度就可達到高溫標準,當相對濕度達到100%時,體感溫度甚至能超過50℃。
高溫高濕的悶熱天氣容易引發中暑。這是因為,在濕熱、風速小的天氣下,汗液的蒸發速度會大大降低,人體內的熱量無法及時隨汗液散發出去,體內的熱量積蓄過多或者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出現紊亂,就會引發中暑。中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由輕到重的連續過程,具有隱蔽性和迷惑性,如未引起重視,發展到重度中暑,病情就會急轉直下,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識別中暑癥狀?首先是最輕微的先兆中暑,這時人體可能出現大汗淋漓、四肢無力、口渴、頭暈、頭痛等癥狀。輕癥中暑的癥狀會在先兆中暑基礎上繼續加重,體溫上升,可能出現皮膚灼熱、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癥狀。重癥中暑開始時會大量出汗,之后轉為皮膚干熱、無汗并伴有昏迷,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都屬于重癥中暑,其中熱射病最為嚴重,致死率高。
出現先兆中暑癥狀,需趕快離開高溫環境,尋找陰涼通風處休息;少量多次補充含有鹽分的清涼飲料,迅速降溫。出現輕度中暑癥狀,應減少患者衣物,用水淋濕皮膚,利用風扇等工具加速周圍空氣流通,可適當補充含鹽飲料。
如果出現重癥中暑癥狀,發病后3小時為搶救的“黃金3小時”,需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就醫,等待的同時采取現場救治。在陰涼通風處,讓患者平躺,雙腳墊高;減少衣物,在頭部、腋下及腹股溝等大血管區覆蓋濕毛巾;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暢通,熱痙攣或熱衰竭患者可小口補充水分或電解質飲料。
未來一周,中東部將現大范圍桑拿悶熱天氣,炎熱程度堪比常年大暑時節,部分地區極易中暑。中國天氣網提醒,老人和孩子等重點防護人群盡量減少高溫時段外出,保持室內通風和適宜溫度,注意補水;戶外工作者要定時休息,合理安排工作時間,隨身攜帶防暑用品,謹防中暑。(策劃/江漪 數據支持/霍云怡 信欣 董靜舒 設計/劉紅欣 審核/張慧 劉文靜 余曉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