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資料圖)
觀眾的畫風倒意外的友好起來:
別打擾姐談戀愛,我們獨立女人擁抱愛情怎么你了?
甚至還有了這么個警告劉大錘的熱搜詞條(大姐就是劉敏濤,她在《偽裝者》里演過明家大姐)。
看得出來,大眾輿論對劉敏濤是頗為偏愛的。
了解她過往的人能懂她的艱辛。
劉敏濤情路很坎坷,經(jīng)歷過一場傷筋動骨的婚變之后,她一直獨自帶娃生活。
如今這一樁好消息,也應(yīng)了楊冪在花少里對她的熱切展望:
戀愛得談,戀愛可是好東西。
關(guān)于劉敏濤的“風”已經(jīng)刮了很久了。
從《紅色高跟鞋》里三分譏笑七分涼薄的小表情開始,姐就用獨特魅力征服了不少人。
如今又有了擁吻小鮮肉的新聞,她正以一種不尋常的姿態(tài)迎來她的中年叛逆。
別誤會,這個“中年叛逆”毫無貶損的意味。
作為旁觀者,只想衷心祝福劉敏濤——
對她,對更多像她一樣束縛過自己的女性來說,這都是一場太過不易的覺醒。
1
如果想要走近劉敏濤,那《花兒與少年4》是一個很好的切面。
很多人都理所當然地認為她是拽姐,但這節(jié)目記錄下來的她,更真實:
作為二姐的劉敏濤,溫柔有余,溝通的能力不足。
她不止一次拒絕其他人關(guān)切的提議,就算身體不好也選擇自己強撐著。
體察到了這些的楊冪上前和她交心,她不好意思地說:對不起,我總是下意識想到不能給別人添麻煩。
作為觀眾看到這里,倒也不忍苛責她了。
如此『內(nèi)斂』,是成長過程中的種種規(guī)訓留給她的痕跡。
出生于山東煙臺的劉敏濤,在一個再常規(guī)不過的中國式家庭長大:
她從出生起就很得父母疼愛,當然,家教也極嚴。
她承接了父母的這份期望,成長的路上按部就班不逾矩,跟父母交流時甚至很少用問號和感嘆號,都以句號作結(jié)。
十幾歲時,她順著父母的意思選了幼師這條路,只求一個大眾眼中的平穩(wěn)。
多虧姑姑的鼓勵給了她啟發(fā),后來她又去了藝考現(xiàn)場碰碰運氣。
沒想到,山藝和中戲?qū)@個考生都頗為重視。
中戲的高景文老師對劉敏濤評價尤其高,他親自寫信寄到劉家以表達對她的看重,說這是個“鞏俐型”的苗子,只要好好栽培,日后會成為大青衣。
這一封信被她父親珍重封存,劉敏濤也終于踏上了去中戲的路。
入學后,她進入大器晚成的93表演班。
從小到大都是好好學生的劉敏濤,入學后也是老師的得力助手。
大學幾年里她唯一有過的“叛逆”,是翻墻去隔壁的什剎海練功(注意,還不是出去花天酒地,是出去練功)。
可惜翻墻的英姿被老師全程目睹,恩師還開了個會批評她精力過剩。
那一刻的劉敏濤覺得自己辜負了“好學生”的美譽,因而分外愧疚。
劉敏濤覺得,自己在人才濟濟的表演班里外貌絕不算出挑。
但好在她基本功扎實,深得老師青眼,后面的演戲之路也走得挺順。
大一那年劉敏濤就被推薦出去,在六小齡童和牛犇的電影《祝你好運》里擁有一席之地;
畢業(yè)之后,她順理成章地被抬上主演的位子。(冷知識,她也演過一版聶小倩↓)
用如今的幼態(tài)審美來看,她未必符合大家對女主角的期待;
但在大導的眼光里,這冷冽氣質(zhì)可是獨一份的。
劉敏濤先后參演過管虎,孔笙的作品;
后來又等來了由余華原作改編的《福貴》,這部劇里她演盡一個苦情女人的一生。
幾十年的年齡跨度,對演員演技的挑戰(zhàn)極大。播出后她如愿獲得不少美譽,獲得了階段性的代表作。
星途一路順風順水,高峰期的劉敏濤甚至有和大前輩叫板的氣勢。
(公然吐槽對方開拍之前不背臺詞,不愧是山東大妞)
這樣的順遂人生,在劉敏濤三十歲后戛然而止——
她選擇與地產(chǎn)富商常樂結(jié)婚,回歸家庭。
在那個年代,女星嫁商人算是普遍選擇了。
回歸家庭的這個決定,對她來說也沒費多少周折。
以她傳統(tǒng)的思想來看,既然投入了婚姻,就必須要完成好太太的本職。
婚后她收斂自己的光芒,放慢了接戲頻率。
七年時間里,她真正做到了“相夫教子”,然而事與愿違。
結(jié)婚照上的喜悅表情,并沒能成為婚后生活中的常態(tài)。
丈夫一直出差應(yīng)酬,跟她聚少離多。
她只能獨守空宅,自己承擔育兒的責任。
對方獨掌經(jīng)濟大權(quán),導致她在京都旅游時都不能給自己買一根抹茶冰淇淋。
——失去掌控感和尊嚴的婚姻現(xiàn)狀,讓她難以忍耐。
就在此時她又發(fā)現(xiàn)了前夫的背叛,二人的婚姻徹底淪為一紙空文。
她經(jīng)過了漫長的內(nèi)心掙扎,在某一天深夜突然省悟:
是時候結(jié)束一切了。
切斷這段維持七年的婚姻,自然會帶來很多痛苦的余韻:
劉敏濤的雙親和她一樣內(nèi)斂,長達一年多的時間里不肯把她離婚的消息昭告外人。
女兒后來也時常問她,為什么爸爸再也不來看我了?
好在她早已拎清了一切利弊,與其長痛倒還不如短痛。
忍痛整理過去,方能獲得新生。
2
結(jié)束七年婚姻,對她來說像是修滿了某門功課的學分——
在其他人眼中這是失敗的一頁,但她延遲復盤這一切,反倒能有所得。
例如她明白了,事業(yè)才是一個女人永恒的課題。
前夫曾經(jīng)對她這個家庭主婦肆無忌憚地說,“沒有我你什么都不行”。
的確,暌違主流圈子多年的她很難再回到當年的狀態(tài)了,遞給她的大都是一些配角的本子。
好在她倒也樂觀。
在劉敏濤離婚那年,《父母愛情》為她開了個好頭。
這部戲骨云集的劇里她只是個配角,但,扎著馬尾辮的葛老師仍然足夠扎眼。
第二年《偽裝者》《瑯琊榜》相繼成為爆款,明家大姐和靜妃娘娘兩個角色讓她重回巔峰。
靜妃的角色是孔笙導演為她爭取來的,劇集播出后她又受到大批劇迷擁簇。
對此劉敏濤對太多人都心存感激,因此,她不過度消費作品,只大步往前走。
除了熒屏角色之外,她還逼迫自己站到更多的舞臺上:
比如參加演技節(jié)目,像個后生一樣接受評委對她演技的評判;
還接受了(入行以來的初次)深度訪談,袒露自己這兩年的成長。
跨出這一步,對她來說談何容易——
評委席上坐著的多是自己的師弟妹,接受后輩的評點,需要莫大的心理建設(shè);
上訪談節(jié)目也無法避免談及失敗的婚姻,撕開她內(nèi)心的瘡疤。
談及這些話題的劉敏濤經(jīng)常落淚,但,她也下定了決心——
這是她離婚后立志要完成的第二個課題。
過往的她,太擅長向內(nèi)擠壓自我,連呼吸都覺得負擔。
然而隱忍七年的婚姻讓她一無所得。
她至此明白了,擠壓自己絕不會獲得幸福,一定要撕開口子,向外釋放。
觀眾視野里的她,個性越來越明晰了。
她在頒獎禮上開始嘗試露背裝,還剪掉了留了多年的長發(fā);
在一場再常規(guī)不過的晚會舞臺上,唯獨劉敏濤放飛自我,貢獻了千萬直拍的神級表演。
自此之后,不少晚會都向劉敏濤伸出橄欖枝,她也繼續(xù)著這種“釋放”:
跟新褲子合作《你要跳舞嗎》時,她風衣一脫秒變搖滾拽姐,熱辣又恣意。
之前沒人知道姐有一把好嗓子,她也頂多只唱唱電視劇片尾曲。
如今她還出了個人單曲,名字單取一個《颯》,十分像她。
私下里和后輩交流也熱情飽滿,楊迪大贊她有“做諧星的潛質(zhì)”。
一來二去,劉敏濤把自己當年立下的形象給顛覆了十成十。
但這么看來這也未必就是叛逆,姐只不過是延遲進行著自己的探索——
包括作品,包括風格,當然,也包括愛情。
她在離婚后明確說過,不會因為過往感情的失敗就禁錮自己。
如今,能重新點燃她的人終于姍姍來遲。
但無論對方來與不來,劉敏濤的生活都不會再被一紙契約框定:
幸福的權(quán)利早就牢牢握在了她的掌心里。
無需再因為任何人的眼色而束縛自己,她給自己買到了一直想要的抹茶冰淇淋。
這樣的人,遠不止劉敏濤一個。
想想那些離婚后才重獲光彩的女明星,再想想自駕出走的阿姨蘇敏,想想你我身邊的更多女性.......
太多人,在失敗的婚姻過后才迎來自己的“出走”。
于很多人看來這是離經(jīng)叛道,于她們自己而言,這是靈魂歸位的過程。
不幸婚姻的束縛,外界環(huán)境的規(guī)訓,都讓她們把大好的年華活成了一張白紙。
如今的探險,只不過是補足了本該有的一環(huán)而已。
——別再審判這些果實了,那本就是她們應(yīng)得的甜美。